1、改革开放45年,中国电力行业从追赶到领跑,成就了电力强国的地位。从1978年到今天,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5712万千瓦飞跃至21亿千瓦,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分别增长30倍和22倍,达到了8千瓦和6000千瓦时。电力行业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转变。
2、在这样的长的时期内,中国投资却占据了整体经济的40% 以上,甚至在今年居然达到了全国GDP的45% 的比例!不仅为建国50年以来最高点,在全亚洲也是排在首位的 —— 亚洲的其它经济强国的国内投资比例通常不超过35% 左右,只有韩国曾经在一两年中高一些。
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时代来临,而两次石油危机更是导致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滞胀愈演愈烈——日本果断实施经济转型,以“轻薄短小”的产业政策,成功的渡过能源与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危机,基本维持了经济增长。
4、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公布了2022年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江苏省表现突出,以10个入选集群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1、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电网建设。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表示,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装备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多种能源方式互联互济、源网荷储深度融合, 来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等目标。
2、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3、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山西作为全国唯一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低碳转型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试点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省以电能替代为抓手推进绿色发展,在清洁取暖、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发展核电具有以下优越性: 清洁: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环保:核能发电不会像化石能源发电那样产生二氧化碳。发展核电有助于减轻温室效应,改善气候环境。 低耗:核电站所消耗的核燃料比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所消耗的化石燃料要少得多。
2、发展核电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清洁环保:核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空气污染风险较低。 减排效果显著:相较于化石能源,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燃料效率高:核电站所需的核燃料比火电厂的化石燃料更少,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3、消耗小:相较于火电站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化学能发电,核电站通过核裂变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由于核能的威力远大于化学能,核电站所需的核燃料量远少于同等功率的火电厂。 环境影响小:核电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行业之一。
4、消耗小和安全性高。消耗小。火电站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所释放出的化学能来发电,核电站则利用核燃料的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来发电。核能要比化学能大得多,所以核电站所消耗的核燃料比同样功率的火电厂所消耗的化石燃料要少得多。环境影响小。
5、核能发展迅速,主要因其有显著优越性。核能能量巨大且集中,运输方便,适应性强。一座20万千瓦的火电站,一天需3000吨煤,需100辆铁路货车运输;而发电能力相同的核电站,一天只需1公斤铀,运输省力,可建于电力消耗大的地方,减少输电损失和运输费用。铀储量丰富,用之不尽。
6、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其优越性极为明显。现代一座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每年约需200一300万吨原煤,而同样规模的核电站每年仅需含铀235百分之三的浓缩铀28吨或天然铀燃料150吨。因此,从燃料的运输、储存上来考虑,核能就便利得多和节省得多。